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
|EN
<返回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专访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无人驾驶将大规模促进共享出行需求

2019-11-05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愈演愈烈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上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到来,全球汽车制造业正面临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近日,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举办之际,《中国汽车报》记者就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问题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进行了专访。

  

  ► 《中国汽车报》:国内电动化技术发展存在哪些掣肘?

  原诚寅:与国际领先技术相比,电驱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和国产化率亟需提高,电驱动系统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中国电池技术目前与国际主流水平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高安全、宽温度、低成本等方向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基础材料研究等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差距。

  在电驱系统方面,国创中心重点解决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转化难题,整合资源建立先进电驱动的研发、测试及评价系统,为行业共性需求提供服务,着眼于打造世界领先的电驱动技术创新转化平台。

  在动力电池方面,国创中心以固态电池为切入点,优先构建国家级先进体系动力电池研发测试分析评价平台、技术成熟度评估平台,着重开展模组、PACK级的电池安全技术、先进算法等技术成熟度TRL4-TRL7级的技术研发。

  ► 《中国汽车报》:未来电动化发展趋势有哪些?

  原诚寅:在电驱动方面,主要趋势是电驱动总成集成技术、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SiC、GaN)的功率部件、先进电机技术(例如轴向磁通电机、轮毂电机)、高速减速器及多挡技术;

  在电池技术方面,则是电池主被动安全技术、全生命周期电池先进算法、电池大功率快充技术、高效系统集成技术、电池单体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 《中国汽车报》:如何看待汽车共享化趋势?

  原诚寅:汽车共享化出行的未来发展态势是朝着P2P、跨平台化多经营模式、多种盈利模式、区块链深度融合等方面变化,引导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客户需求和运营利润化驱动。

  其中,共享化出行的驱动因素包括:在经济方面,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出行存在升级及差异化的需求;维保费用、停车费等不断上涨导致私家车出行成本提高,影响私家车出行频次,并将其分流至其他出行方式。在政策方面,车辆限行限购导致个人拥车成本上升。在技术方面,长期来看,无人驾驶技术的到来,将大规模促进共享出行的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与产业化,将会大规模促进共享化出行的需求,并形成多种多样的出行应用场景,形成智慧城市+绿色出行的生态圈。

  共享经济的到来使得P2P发展迅速,未来会涉及分时租赁行业,但受限于技术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短期内影响较小。分时租赁的运营主体将逐渐由专业的运营企业来主导,比如由Uber、滴滴、传统租车企业等催生出来的团队。现有的分时租赁平台局限于区域规模,作为运营为主的租赁平台,整合发展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现有盈利模式是以出租车辆为主要收入,盈利难,未来可能转变到其他方式,如通过增值服务、广告模式推送,甚至绑定相关其他服务方式等。

  ► 《中国汽车报》:如何看待自动驾驶发展前景?

  原诚寅:自动驾驶一定是发展趋势,但怎么最终大规模实现产业化应用一定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

  首先,在和自动驾驶有关的法律法规、伦理体系都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优先落地的是辅助驾驶,同时需要研讨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车辆都配置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这些成本高达几十万元。而用户是讲究用车成本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降不下来,普通用户基本是不会愿意花费这么高的成本购买的。

  另外,自动驾驶一定要讲明白应用场景,比如说封闭的港口、货站,高危的工作场景如矿区、抢险地段等,适合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我个人认为,在普通开放道路上应用的自动驾驶,目前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距离仍较远。对于技术创新最终能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和商业模式相结合。

分享:

展商登记

媒体登记

观众登记

参会登记

返回顶部

展商登记

展品类型:

媒体登记

观众登记

展会登记